Search

當初聽聞此項改編計畫時是相當忐忑的,無論經費充足與否,私以為台灣影壇當今的環境、技術、視野、劇本、敘...

  • Share this:

當初聽聞此項改編計畫時是相當忐忑的,無論經費充足與否,私以為台灣影壇當今的環境、技術、視野、劇本、敘事到商業定位,還不太足以撐起一部紮實的大河劇或是史詩劇集的格局,尤其《斯卡羅 SEQALU:Formosa 1867》的故事背景和族群組成又是那麼複雜,在終於觀賞了首二集〈海上的風〉與〈藍眼人〉之後,確實有感到極為驚艷之處,仍也有證實內心疑慮的地方。
⠀⠀⠀⠀⠀
總說台灣缺乏自己的歷史題材作品,過去有,但並不多,也還未連成氣候,因此導演曹瑞原的《斯卡羅》無論如何都值得肯定,值得關注,值得激發更多討論與思考,最重要的還是在於拋磚引玉。眾所周知,此劇改編自作家陳耀昌 2016 年的作品《傀儡花》,他以真實事件為基礎建構出一部虛實交織的歷史小說,但無論何種形式,說故事本身就含有一定程度的虛構在其中,這部戲劇毫無疑問也是如此,劇組費了非常大的苦心盡其所能還原貼近當時台灣的生活樣貌。
⠀⠀⠀⠀⠀
場景,攝影,美術,以及語言,讓《斯卡羅》在第一時間教觀眾瞪大雙眼,1867 年發生在屏東瑯嶠地區的「羅妹號事件」就是一切的開端,當時人們口中的「生番」誤以為遭到入侵,在淺灘對受暴風摧殘的洋人船長夫婦與船員展開一場屠殺。此場開場戲拍得相當驚人,應是多少參考了電影《神鬼獵人》其中一段,但有些可惜這股磅礡氣勢戛然而止,因缺乏相輔的配樂,也因為了交待同時並進的其他故事支線。雖然各族群的介紹順序稍嫌混亂、零碎,難以短時間內帶領我們清楚認知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聯(無論再複雜、再龐大的故事都應做到這一點,否則就是敘事出了問題),然而,親耳聽到排灣族語、客語、閩南語以及英語同時紛飛在當時的屏東上空,仍深深地為之動容,唯有在人們用自己的語言說話時,才能說出真正屬於自己的故事。
⠀⠀⠀⠀⠀
「我創造了『蝶妹』這個角色,既是串場,又代表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:台灣是族群融合的大熔爐,本書背景之瑯嶠已是典型代表。經過蝶妹的串場,我才能把 1867 至 1868 年之間的台灣府 —— 打狗 —— 瑯嶠連結起來;也才能把當時台灣各族群(傀儡番、平埔、客家、福佬、洋人)與清國官府串連起來。」
⠀⠀⠀⠀⠀
個人覺得很有意思的一點,温貞菱 Wen Chen-Ling 飾演的蝶妹,為客家人與原住民通婚後的下一代,對作者而言,象徵著臺灣當時的現況與命運,更是各族群之間卸下成見與化解危機的可能。無庸置疑,這部影集的劇本改編必定難如登天,缺點也會更加顯著,但若想真正釐清劇情,唯一一條路就是好好翻閱《傀儡花》,當觀眾越清楚原著脈絡時,會越容易進入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影像世界裡。
⠀⠀⠀⠀⠀
《斯卡羅》的誕生得來不易,亦有諸多極了不起的大躍進,我們不但得以重新認識自己的歷史,也有機會為臺灣影視注入更多信心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Kristin| 東吳中文畢,英國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國際行銷碩士,著有《光影華爾滋》,喜愛透過觀影、閱讀探索人與人,以及人與自我之間的關係。 合作邀約| 寶旭姐 [email protected]
View all posts